第134章 合适的人选

听到樊虎的问题,赵子偁亦是不解,他确定自己和樊虎只是初见,沉吟之后,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:

“在下正是叫赵子偁!”

樊虎轻轻点头,心中已经有了答案,接着意味深长的问道:

“阁下姓赵,莫非是朝廷宗室?”

赵子偁闻言,顿时面露苦笑,却也没有藏着掖着,答道:

“义士说的没错,在下乃是惜秦王之后。”

秦王乃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芳。

这个答案,无疑是验证了樊虎的猜测,此人必然是日后宋孝宗赵昚的生父,被封为秀王的赵子偁。

南宋偏安一隅,但在孝宗一朝,却是为岳飞平反,力主北伐。

只可惜,北方局势已成定局,有些事情早就无力回天了。

但不可否认,赵昚的能力在南宋诸帝中,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存在。

樊虎想到这个,自然是有原因的。

他们一行三个月后便要离开,到时候哪怕驱逐了金人,局势依旧不稳,总不能把大好局势再送回去。

最好的办法,那就是扶持一个代理人。

樊虎等人可以造反,但张奎、高宠等土著,却不可能轻易造反。

那就需要选择一位合适的宗室子弟,让他执掌大宋,重建天下。

而这个人,绝不可能是完颜构。

对于岳飞等人,樊虎还是很佩服的。既然他能够改变这一切,自然顺其自然,他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虽然樊虎不确定,赵子偁能力如何,但他有个好儿子,是不争的事实。

如果此事能成,必然有利于天下。

短短时间,樊虎心绪涌动,心中已经有了答案,但他并未贸然决断。

既然遇见了赵子偁,那接下来,找机会观察一下,也不是大问题。

随即,樊虎笑道:

“阁下难道不知金军如虎狼,连汴梁城都被攻破,此番带着这点兵马就敢来勤王,未免太自信了些!”

赵子偁面露羞愧之色,怅然道:

“在下乃宗室子弟,深受皇恩,如今天下动荡,天子遭难,百姓民不聊生,岂能熟视无睹,如此也算尽一份力了。”

樊虎点了点头,虽然有些自不量力了,但这份心却不错。起码没有被金军吓破胆,这就很不简单了。

毕竟当今天下,不少宋军可是闻金军之命丧胆,哪里还敢来勤王啊!

“阁下好志气,我等此行要往汴梁,顺便查探金军主力,阁下可愿同行?”

樊虎也不废话,直接开口询问。

听得此言,赵子偁先是一愣,而后面露喜色。方才樊虎等人的实力,他可是看在眼里,远不是那金军能够比拟。

若是和樊虎等人同行,再遇见金军,赵子偁便不必落荒而逃了。

当真是意外之喜。

想到这里,赵子偁连忙说道:

“在下愿往,诸位义士起兵勤王抗金,等救回陛下,在下必然替诸位请赏。”

樊虎瞥了一眼没有答话,就算他灭了金国,也不会让那两个昏君回来。留着那两个祸害,岂不是找不自在?

当然了,如此想法自己知道就好。

——

多了赵子偁一行,众人依旧往北而去,速度并未受到太大影响。

因为那些跟不上队伍的官兵,都被樊虎直接抛弃。倒不是樊虎无情,他此行北上,少不了大战。

连队伍都跟不上,就别去送死了。

而在路途之中。

义军陆续又遇见了一些金军,刚开始时,这些金军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。

在他们印象之中,宋军不堪一击,几万人被他们几百人追着跑。

但这一次,他们显然错误估计了敌我实力。

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,樊虎等人果断出手,将之尽数围杀。拿下的俘虏,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,也是直接杀了。

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,何必留情!

一路杀来,义军名声越发响亮,亦有各路勤王兵马前来投靠。

不过半个多月时间,便是聚集了数万兵马。虽然大多是乌合之众,但声势却不小,浩浩荡荡往汴梁杀去。

眼下,汴梁正被伪楚皇帝张邦昌占据。

张邦昌乃是宋徽宗宠臣,在北宋覆灭后,被金人立为伪楚皇帝,想让张邦昌做傀儡皇帝,把持汉地,替他们筹措岁供。

樊虎的打算是,如果暂时找不到金军主力所在,那就先拿下汴梁。

到时候再与金军一战不迟。

不过,樊虎等人尚未抵达汴梁,便有从北边逃难来的流民带来消息。

金军主力,在金国四太子金兀术的率领下,正从相州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