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恭的声音低下来,口吻却蓦地带上自嘲,“征朝鲜,大功还是文官老爷们的,咱就是跑个腿,弟兄们挣点儿赏银,不指望这胸前补子能换得漂亮些。”

郑海珠不打无准备之仗,既然思谋着头回拜访就要拆去几排骆思恭心防的篱笆片子,自然不能只靠区区百两银票。

正巧瞌睡有人递枕头一般,骆思恭这位大爷,发了句牢骚。

郑海珠遂意味深长地轻笑道:“不瞒骆帅,那年在辽阳抚顺,我就想,得亏辽东巡抚已不是杨镐,否则若杨军门替代张侍郎来坐镇打鞑子,如今抚顺在谁手里头,可还真不一定。”

骆思恭,以及陪着立在一旁的骆养性,听到此话,都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。

这妇人讲话怎地和大街上吆喝瓜菜似的,如此直接。

不过此话,对杨镐无情的讥讽,确实说到了骆思恭的爽点上。

由于抚顺之战的胜绩,改了大明与后金军事对峙关系的走向,历史上开启大明灭亡节奏的萨尔浒之战,并未在去年发生,对明军溃败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兵文官,杨镐,也就尚未被政敌和舆论架在火上烤。

去年没丢过人,不等于十来年前没丢过人。

万历朝鲜战争中,杨镐就没少出过指挥失当、谎报军功的丑,被朝中御史弹劾落职后,区区两年后,竟又起复为巡抚大员。

让骆思恭这般直接深入战场敌营、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硬干的武人们,怎么能彻底咽下这口气。

但骆思恭毕竟坐到了这个位子,也早已不是多年前血勇外露的少壮军将。

他虽霎那间滋长出几分对郑海珠的好感,倒也不去继续接茬,而是转过身去,看向被绑在十字架上的囚徒,森然道:“举人老爷,你招了吧,吃鞭子的滋味,你们读书人受不住,想想家中妻儿父母。”

他话音刚落,众人只听头顶传来一个响亮却柔和的雌雄掺半的声音。

“骆帅,你总算想起来继续审问了?咱家还以为,这堂堂诏狱,变作骆府吃茶闲聊的花厅了呢。”

郑海珠与李大牛、花二愕然抬头,循声望去,但见地牢一侧高墙上,二丈来高的地方,忽然亮起火把,映出一个木制的升降机。

麻绳吱呀作响,木笼降下来,一个同样身穿曳撒的男子走出来。

“张小公公,”骆思恭拱拱手,淡然道,“公公可是觉着,本帅方才的审问,有什么不对之处?”

被称作“张小公公”的太监,抿嘴笑道:“卢公公一直教导咱,这审问钦犯哪,不能心软。骆帅就这么不痛不痒地抽几鞭子,哪儿成哪?”

骆思恭将目光投向十字架上的文士,一字一顿道:“请张小公公指教。”

太监微微侧头,斜睨着郑海珠:“咱家方才竖着耳朵听了,原来尊驾就是郑夫人。”

郑海珠已意识到,自己见到的情形,就是司礼监的人,常要来督审锦衣卫办案,不奇怪,不奇葩。

但骆思恭居然不避讳在最爱生事的司礼监太监们面前,把她一个妇人叫进诏狱来聊天?

还不事先告诉她?

骆思恭在想试探什么、表明什么?

这太监提到卢公公?司礼监章印太监卢受?虽是万历的亲信出身,却和崔文升一样,站郑贵妃的?

只听张太监捏着声儿道:“都说妇人心慈,咱家接下来要用的法子,可不是见点儿血那么简单。郑夫人,要不要回避回避?”

(本章完)